權威式反應的花樣可能不少
但只要是藉由使兒女感到害怕、有罪惡感、指責他們不對、懲罰他們
(例如,有關健康和安全問題不加設限;有關個人權利不加設限,任其產生必然惡果)


或甚至誇獎他們(動機乃是為了操縱兒女行為)
企圖使兒女改變其行為的,都算是權威式反應

上述種種是父母試圖控制、占有、支配及威嚇兒女
使兒女順從其命令的方式

伴隨這些方法的念頭不外乎:
孩子需要馴服、孩子天性不好、父母不加控制的話
(注意:『控制』和『指引』有別),孩子會太野了等等


權威式行為隱含的想法是:
孩子沒有能力自己決定該吃什麼
該穿什麼、甚至該愛誰
(什麼?你不愛奶奶?你怎麼能說出如此可怕的話!我不管她身上有什麼臭味,總之,每個人都應該愛家人)


做父母的如果不相信兒女有行為處事的能力
便覺得他們有權利(事實上是覺得他們有責任)去為孩子決定什麼對兒女最好,並且堅持要從頭到尾控制兒女

上述這套信念將引發父母產生一大堆焦慮和恐懼
父母因此擔負起強將兒女塑造成某一類型的責任

他們事先想好孩子應該是什麼樣子
但是他們所想的那個樣子
常常是他們父母那一代所認為的好孩子標準

循此想法而前
接下去合邏輯的一步當然是:
父母有責任監督兒女的表現──
看他們表現好不好
看他們積不積極
看他們得到多高的成績

這當中重要的一點是:
此類父母對兒女天生的良善或良知
就算有點信心,事實上也沒有多少(『除非我告訴他,否則我兒子不知道該怎麼做』)

如果父母角色是從這個基礎上去運作
他們傳達給兒女的訊息是很叫人洩氣的
因為那些訊息不外是說:
『你不夠好,需要我加以改造,你才會變得好一點』

因此,兒女的自尊、價值和責任感都嚴重受損

假如父母的功能運作大部分是權威式的
兒女的童年經驗將是不愉快的、沒有安全感的
而且常常感到困惑不解

權威式父母的兒女所面臨的危險
將因年齡增長而升高
他們如果不是毫無疑慮地全然依賴權威式人物
就是反抗權威,以便建立個人的獨立自主
不論是做追隨者或是反叛者
他們都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...........


摘錄自"愛孩子,愛自己"一書(遠流出版)

 

小草強推"愛孩子,愛自己"這本書~讚讚讚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草(一元石頭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